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调查研究

以人民为中心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来源:洛阳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7日



“以人民为中心”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一重要科学论述,再次释放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最真挚的责任担当和最核心的执政理念。


  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最震憾的奇迹源于人民。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终奋斗目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需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点”。


  想群众之所想,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切入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既是锤炼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更是确保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蠢人才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调研的地点是“安排好的”,调研的对象是“挑选好的”,调研的内容是“准备好的”,如此刻意的秀场只会带来形式主义的成果。只有静下心来“沉”得下去,才能避免浮于水面的荒唐决策。莫让“调研”沦为精致的形式主义,就要坚决杜绝那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的伪调研、浅调研、虚调研,实打实地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到改革深水区、矛盾复杂区、问题频发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准确掌握发展最现实、群众最迫切、攻坚最急需的第一手资料。


  急群众之所急,解决好现实问题这个“转折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前行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条宝贵经验。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才有说服力、彰显公信力。问题犹如弹簧,你用力它就收缩,你放手它便任性。放任自流、任其纵容,小毛病就会演变成大问题,大问题就会裂变为疑难顽症。正确对待问题,走出怕的误区,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问题积愈因素较多,无论大小、不管难易,群众都希望等同待之、一视同仁,不能避重就轻、抓易放难。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涵养临危不乱的定力、精益求精的能力、水滴石穿的毅力,坚持抓早抓前、抓准抓细、抓根抓实,聚焦问题不走神、对准问题不跑偏、揪住问题不松手,从纷繁中厘清思路、从杂乱中摸索规律、从个性中提取共性,再大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


  盼群众之所盼,回答好是否满意这个“落脚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的心中有杆秤。评价地方发展是有功还是有过,班子政绩是多还是少,干部表现是优秀还是平庸,群众的感受最直观、最具体、最现实,是最有发言权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违背群众意愿、脱离群众支持,任何事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检验我们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就是“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塑造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发展观,坚持敞开门、真开门、开大门,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考评机制,让群众打开天窗说亮话,才能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百姓之心为心,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间,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撑起群众获得感,群众的表情方能多云转晴、喜笑颜开。(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胡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