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干部工作

向周恩来同志学调查研究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但调查研究既是一项艰苦活,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就容易造成毛泽东批示中曾指出的“使调查这样一件好事,反而成了灾难”。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真实地反映了周恩来1961年5月在河北邯郸地区伯延公社开展调查研究的情况,生动地展现了他一心为民、实事求是的崇高风范,特别是他正确的调研态度、科学的调研方法对我们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正确开展调查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抓住关键问题,选择典型地区

  进行调查研究,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主题。1961年,由于“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农业生产严重衰退和农民生活严重困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亲自给主持一线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希望他们广泛开展实地调研。但农业问题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就难以找到问题症结。周恩来经过认真思考,决定聚焦群众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即食堂、社队体制和农业生产问题开展调研。

  调查主题确定以后,就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区作为调查对象。这个地区的问题不能仅仅是个案问题,必须要有面上指导意义。周恩来选择的河北邯郸地区武安县伯延公社,具有三个方面的代表性。第一,是农业经济的典型地区。刘少奇选择到湖南,陈云选择到上海,都属于我国南方农业经济地区;邓小平选择到北京顺义,周恩来选择的河北,属于北方农业经济地区。伯延公社可以说是华北农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第二,受“大跃进”影响较大的地区。伯延公社的气候、水利、土壤等条件都有较好基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出现问题,政策因素的影响应该是主要的。第三,是革命老区。伯延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刘邓大军曾在这里战斗,群众政治觉悟高、对党的感情深。电影中多个镜头都反映了这一点。如果这里出现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群众思想觉悟问题。因此,周恩来选择到伯延公社开展调研,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调查对象的选择可以看出周恩来严谨细致、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

  真正沉下去,防止“被调研”

  周恩来强调,衡量一件事是好是坏,要从客观存在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他和毛泽东一样都曾多次指出,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马,经常地接近群众、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凡担负领导工作的人一定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

  领导同志亲自做调查研究至关重要。周恩来在去伯延公社之前,曾派出专门人员进行了20多天的前期调研。但从真实的历史资料和电影的艺术创作来看,周恩来并没有通过这些前期调研掌握到最真实、最具体的情况。原因应该有几个方面。第一,周恩来作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长期与群众打交道,十分善于做调查研究,能够听到群众心里话,而许多年轻同志未必有这样的经验和方法,未必能听到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和愿望。第二,周恩来关注的三个问题,都涉及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大问题的判断,这既需要高超的理论修养,也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比如,对于办公共食堂,对于实际参加的人数及所占的比例、主动参加的人数及所占的比例等等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依据同样的数据完全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判断,周恩来站在大局的高度来看,与其他同志的判断可能是不一样的。而且,在调研中对同一事实和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作出不同的取舍,得出不同的结论。第三,“被安排”“被调研”问题。从电影中看,周恩来一到伯延,与哪些人谈话,每个人怎么说,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对可能反映真实情况的人,也做了事先排查,都被隔离起来了。当然,这其中有基层干部群众不想给党、给总理添麻烦的认识问题,但客观上导致真实情况被掩盖起来。对总理尚且如此,对其他人更不必说。

  对此,周恩来无疑是十分清醒的。他不仅亲自沉下去,到最基层、第一线,到群众中间去,直接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也没有“走马观花”,而是“下马看花”,用了4天的时间仔细观察、认真调查。基层干部多次认为他要回去了,没想到第二天天一亮他又回来了。而且一个人走村串户,一谈就是一天。正是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周恩来很快摸清了真实情况,掌握了最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听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呼声和愿望,从而为正确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启示我们,对于重大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千万不能简单地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或依靠基层提供的汇报材料,也不能简单地依靠各方面呈上来的调研报告。虽然这些二手材料对于了解基本情况很有必要,但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沉下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思考,在感性感受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正确判断,才能有效避免决策失误。

  鼓励说真话,善于听真话

  调查研究重在 “真”,成败也在“真”。但在实际调研中,敢于听真话而不是喜欢听好话,能听到真话而不是虚假的情况,听到全部的真话而不是部分真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也需要经验的积累。从周恩来在伯延调查来看,他无疑是一位敢听真话、善听真话的社会调查大师。

  分层分类召开小型调查会,是老一辈革命家最常用、最善用的调查方法。在4天中,总理先后召开大小队干部、社员代表、农机站和修配厂人员等7次座谈会,分别围绕食堂、供给制、包公包产、棉花生产、口粮、公社体制等问题开展讨论,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主要问题和农民生活的各相关利益主体。在每次座谈会上,周恩来都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鼓励大家说真话、说心里话,引导大家热烈讨论,并和大家一起算账,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改进方案,认真比较各种方案的利弊,形成最大共识。这种小型调查会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辩论。从电影镜头和会议记录来看,周恩来对于召开这几次座谈会是做了充分准备的,预先准备了详细的调查纲目,发问时既问得很细,又始终引导着讨论的进程,而且每次座谈会人数规模都比较合理,每次会上都进行了充分交流,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真实情况。

  周恩来也十分善于运用深度访谈法。如果说小型调查会是集中性的结构式访谈,而个别深度访谈则是一对一的无结构式访谈。这种方式通过在自然情境下深入细致的双方交流,能够更好地呈现出调查对象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真实态度和真切情感。比如,伯延调查涉及群众对公共食堂的真实态度,而这个态度又关系到是否拥护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思想问题,还涉及干部与群众、干部与干部、群众与群众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采取问卷调查、小型调查会等方式往往存在局限性。座谈会上,社员群众们违心地说食堂好,就是这个原因。当社员张二廷在会上站出来说食堂不好的时候,周恩来耐心地让他继续说下去,并且亲自到他家里,认真听取他的意见。在伯延的4天时间里,除了开座谈会,周恩来两次到没入食堂的贫下中农单身汉王春家里,还到女社员徐翠叶、郭仙娥等人家里实地查看、深入交流。通过这种面对面、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周恩来很快摸清了社员群众们的真实想法。

  鼓励群众说真话,首先自己要对群众有真感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真担当。周恩来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把他当自己人;周恩来始终把群众当老师,群众也愿意给他掏心窝子。他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上的困难心急如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伯延,干部安排给他开小灶,他却要求在社员食堂与大家一起吃;在王连生老人家里,老人要下床,已经60多岁的他十分自然地要给老人穿鞋子;与群众交谈时,他不让别人拍照;他坐在门槛上与拖拉机手们聊天,有人拿来凳子让他坐,他却让给女拖拉机手坐;在地里,他与群众一起插红薯秧,与群众一起说笑。当听到群众生活困难时,他当着大家的面做自我批评;当听到张二廷因反映真实情况而担心被打击报复时,他就对干部说他每年都要来伯延看。这些细节反映出周恩来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大事小情他都考虑得很周到、很周全,让群众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愿意讲真话、讲实话。这启示我们,调查研究中要让群众讲真话,干部既要有听真话的勇气,又要有听真话的办法,关键是要对群众有真情、对事业有担当。

  自己动手写报告,及时果断作决策

  毛泽东反复强调,要自己当记录员,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自己动手和看别人总结好的书面报告是两回事。调查期间亲自做记录,结束后又亲自动手撰写调查报告,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习惯。

  在伯延调查中,周恩来始终坚持自己既当调查座谈会主席,又亲自动手做记录。白天调研结束后,晚上还要听取其他同志的调研情况,做好记录整理。整理调查记录的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记录整理和思考中找出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大家的正确主张,汲取众人的知识、智慧,才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定,从而避免盲目拍板、盲目决策。

  调研的目的在于决策,调研质量最终取决于决策质量。在伯延调查过程中,周恩来发现社员最担心多征购粮食和挤掉他们的自留地,便当着地委、县委、社委负责人的面,保证不收回分掉的自留地、不再以自留地顶口粮指标。同时,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周恩来于5月7日深夜向毛泽东汇报了调查情况,提出了4点看法:第一,绝大多数甚至于全体社员包括妇女和单身汉在内都愿意自己回家做饭,目前应主要解决如何解散食堂和社员回家后如何做饭的问题;第二,社员不赞成供给制,只赞成把“五保户”包下来和照顾困难户的办法;第三,社员迫切要求恢复高级社时的评工记分办法,包产到队、以产定分、包活到组的办法能够真正实现多劳多得,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势在必行;第四,邯郸专区旱灾严重,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恢复社员的体力和恢复畜力问题。毛泽东在综合周恩来以及其他领导人调查意见的基础上,对政策作了重大调整。5月21日至6月12日,中共中央讨论并修改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形成修正草案。其中最重要的修改,一是取消供给制;二是规定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实际上取消了公共食堂制度,为国民经济调整开了个好头。

  周恩来伯延调查只是他众多基层调研中的一次。这次调研,集中展示了他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一定要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真正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质量,真正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