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乡村振兴

各地基层党组织倾力帮扶贫困户:复产有通道 脱贫动力足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9日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地以党建为引领,在严密防控的同时,紧抓脱贫攻坚不松劲,发挥扶贫车间、产业合作社、“卫星工厂”的加油站作用,加快形成因需供给、需帮尽帮的复产“绿色通道”,全力克服复工复产过程中脱贫攻坚的难题。

云南怒江

易地搬迁户成了上班族

  日前,因新冠肺炎疫情停工停产的云南兰坪县永安社区兰坪百川民族文化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经过场地消杀、防疫知识宣传、员工体温检测、防护物资发放等环节后,百川服饰扶贫车间首批30多名员工在缝纫机生产线上开始了忙碌。重新复岗,所有人都很高兴,家庭收入有了保障,心里也踏实了。“通过前期的技能培训,我现在一天能做十几件窗帘,每件按5元的提成算,加上保底工资900元,一个月大概能挣2500元左右。”正在和大女儿一起叠装的搬迁户和秀美乐呵呵地说。

  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在全州易地扶贫搬迁点有32个,涉及棒球生产、民族服装加工、草果编织、手工艺品加工、茶叶草果加工等,采取“党组织+扶贫车间+搬迁户”等模式,搬迁点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力、号召力,组织动员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在扶贫车间培训务工,816名年老、残疾、体弱的搬迁群众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成了上班族。“有了扶贫车间,让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住在楼上,赚钱在楼下。”福贡县依陆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委会主任范红军说。“这个手工学会了以后,我就拍些照片发朋友圈,可以卖,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参加了泸水市六库镇大龙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手工艺编制培训的搬迁群众祝应兰在家门口学到了一门手艺。

  怒江州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怒江州职教中心、乡镇党校、党群活动场所作用,把“培训一人脱贫一家”作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目标。除此之外,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聘用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河道管理员、地质灾害检测员、护路员、社区保洁员等,增加家门口就业渠道,选聘的30643个生态护林员实现户均稳定收入9300元。同时,组建“党支部+产业合作社”,党支部领办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145个,发展种植养殖业,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参股等方式,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形式获取收益。

贵州从江

产业合作社里种植忙

  伴着缕缕春风,月亮山麓都柳江畔开始“热闹”起来。走进贵州从江县刚边乡良田村大板良食用菌基地,到处一片戴着口罩忙碌的身影。从2月10日开始,该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开启春季食用菌种植。

  “我是党员,是农民的儿子,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我高兴。今天我们有30名工人,上第一批菌棒30000棒。”从江县良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党员梁小勇道。

  该食用菌基地共6亩,有菌棚11个,培育食用菌92700棒,预计收入达50万元。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由合作社负责统一建棚、统一供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确保收入稳定。目前,有贫困户21户121人入股合作社。

  “我今年准备在这里打工,四季都会有活做,下菌棒、采摘食用菌、管护等等,一天至少挣到80元钱,离家又近,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和外出打工差不多。”贫困户潘老荣边上菌棒边说。

  从江县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力量,着力在脱贫产业上发力,努力做到战“疫”战贫两不误。

  无独有偶,数百里之外,谷坪乡高吊村板蓝根产业种植基地也十分热闹,党员带领50余农户带着箩筐、锄头、篮子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高吊村计划实施板蓝根种植284.2亩,亩产预计8000至12000斤,每亩产值6000多元。村支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模式,由党员带领村里123户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脱贫产业。在育苗期间,采取“公司+合作社”模式建设,组织贫困劳动力参与建设,带动该村39个劳动力为期40天的劳务就业,实现人均增收3946元。

  截至目前,全县12485名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完成土地流转3068亩,完成移栽大田4000亩土地翻犁,产业发展的热潮“撩动”了返乡农民的心,更激活了广大农户投身其中兴产业。

新疆拜城

“卫星工厂”开在家门口

  “小厂子是村里贫困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当前属于非常时期,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发挥好党组织带头引领作用,千万不能因为疫情让脱贫攻坚工作受影响。”新疆拜城县委常委、副县长杜翀说。

  连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布隆乡托万克布隆村精准扶贫“卫星工厂”里的机器声就没有停止过,酸奶加工车间里一片繁忙,工人们忙碌着把村民送来的新鲜牛奶过秤、登记、加工,把做好的酸奶打包装箱运往销售点。

  托万克布隆村这家精准扶贫“卫星工厂”,是利用中央专项扶贫资金24万元建设的,由村里的“乡源酸奶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运营。奶源主要来自村里的40多户养牛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0户。酸奶厂的建设,还同时解决了5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吐尼亚孜·阿布都热依木,每天都会把家里的两头牛挤下来的新鲜牛奶,拿到酸奶厂出售。“依靠卖牛奶,每个月的收入都在3500元以上。以前没有合作社的时候,我们处理牛奶很困难,现在合作社成立以后,我们就把牛奶拿过来销售,每天可以卖30到35公斤牛奶,挣120块钱,每个月平均收入3600块钱左右,我家的主要收入就是销售牛奶。如果没有这个合作社,生活肯定很困难,现在日子过得很舒心,感谢党和政府。”吐尼亚孜·阿布都热依木激动地说。

  “我们乡产业扶贫主要在畜牧养殖基础上,积极发展鲜奶配送和酸奶加工,同时,持续引导群众在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特别是林果业上面下大功夫。辖区产业兴盛了,脱贫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拜城县布隆乡党委书记刘乐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