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他山之石

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1日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重庆市渝北区集大山、大水、大城、大乡于一体,上千平方公里的农村和山地,曾几何时,土地撂荒、产业空虚、人口外流,严重制约着乡村全面振兴。作为重庆市中心城区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近些年来,渝北区坚持发挥组织优势、释放组织动能,建强基层组织、强化组织引领,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本期关注,我们带您走进渝北区一探究竟——

地荒、田荒、村荒,怎么办

夯实基础 组织引领有力量

  >>“三级书记”抓振兴,“整镇推进、整区提升”创示范,探索“一社三部”组织模式

  “这个股东当起划得着,我们老百姓的的确确拿到了真金白银。”2020年初,重庆市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举行了第一次股东分红大会,共向全村3681位股东分红36.8万元。拿到分红的村民老张一边展示他的“收获”,一边笑着说:“党组织强了,产业旺了,我们的荷包也就鼓起来了。”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渝北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镇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区提升”示范创建行动,推动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组织建设标准化、作用发挥制度化。全面推行1个党支部每月拟定1个主题,抓实交纳党费、过政治生日、学习讨论等3项固定内容,抓细讲党课、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教育培训等6方面日常工作,抓好X项自选内容的“136+X”主题党日活动,全面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走访遍访工作机制,党群干群关系越发紧密。针对后进村,落实一名区领导联村、一名镇领导包村、一名第一书记驻村、一个区级部门帮村的“四个一”整顿措施,切实解决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组织动员力弱等突出问题。

  2018年12月,渝北区召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动员大会,出台《渝北区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9年全面消除空壳村、村均收入5万元,2020年村均收入10万元的目标。

  目标既定,行动第一。渝北区成立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的区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向10个镇派驻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督导组,成立渝北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建立起“区、镇领导+职能部门+督导组+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体系。2019年初,渝北区抓住春节外出人员返乡契机,用4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清产核资、量化确权等工作,在全市率先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同时,按30万元/村的标准注入4860万元启动资金,制定出台400万以下小型工程项目由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等系列配套制度,为集体经济组织浇好“第一桶水”。截至2020年,渝北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净资产达到2.06亿元,实现经营性总收入3.3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185万元,逐步实现从“依靠扶持”向“反哺贡献”转变。

  2019年4月,渝北区创新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的“一社三部”组织模式,探索农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

  在制度设计上,更加凸显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均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集体入股20%,让党员担任生产骨干、把技术骨干发展成为党员。截至目前,全区已组建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53个,农户入股土地7.34万亩、入股资金1043万元,实现农产品交易额2.05亿元。通过“三社”融合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让农民自觉主动地向村集体靠拢,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我们希望最大程度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优秀人才回流,增强村集体经济综合实力和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渝北区委书记唐川说。

缺产业、缺人才、缺技术,怎么做

选优配强 沉到一线抓落实

  >>健全联村包村制度,深入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积极培育4大类近30种人才

  放眼望去,2300余亩宜机化改造建成的标准化果园绿意盎然,无人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在农机专业服务队员的操纵下忙碌有序地开展作业,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一切。作为回引的本土人才,他在2016年就任村书记时,就许下了“解决村里用电问题、让大家住进新房子、让村民赚到红票子”三个承诺。如今,承诺已经兑现,黄志也于2021年2月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当下,如何建强骨干队伍、发挥人才优势,是当前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事关乡村振兴成败。近些年来,渝北区切实加强对镇党政正职的优化调整,从区级部门选派20多名熟悉农村农业、生态环保的干部充实镇领导班子,真正配出了干事动力和创新活力。同时,全覆盖设置镇党群办,配强党务工作专门人员,确保组织振兴有人抓、抓到位。

  健全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联村包村制度,确保每村一个驻村工作组,细化落实入户走访、在村服务等措施,压实抓村责任。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大拉练”,选派处级领导干部挂帅的10个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工作督导组,沉在一线、巡回各村抓督促、抓落实。

  “一边是百村百态,各有所需,有的缺交通,有的缺产业,有的缺人才,有的缺技术。另一边是党和政府有大量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村干部至关重要。”渝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渝北区深入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每年全覆盖研判村“两委”班子、及时优化调整。每年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层干部更有奔头;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职工养老保险补贴,建立3岗20级补贴增长机制,基层干部更有劲头;明确挂职本土人才参照执行村干部待遇,回引192名本土人才回村挂职,后备队伍更有源头。

  同时,该区优选16个村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区级示范村,并为每村选派1名第一书记、1名金融顾问、1名农技专家、2名以上本土人才,配强示范村工作力量。

  渝北区制定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办法,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4个大类近30种人才,出台14条激励措施,最高给予100万元项目资助、60万元人才补贴,并开通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绿色通道”,吸引优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截至目前,已评选出乡村振兴人才25名,兑现人才补贴和培育奖励272万元。

纠纷化解难、矛盾调处难、问题解决难,怎么干

三治结合 和谐有序活力足

  >>设置“民情茶室”,健全“五事工作法”“逢十协商日”制度,培育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等社会组织

  走进渝北区农村,错落有致的农房,小青瓦、白瓦头、白粉墙、石墙裙散发着山城民居的古朴风味,干净整洁的公路,村道两旁、村民聚居区都设有垃圾桶。“这垃圾桶就像哨兵,天天提醒我们要爱惜环境。”渝北区茨竹镇方家沟村村民笑着说。

  这样的改变不仅发生在方家沟村民身上,随着渝北区不断探索创新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越来越多的村子走上了乡村善治的道路。

  在渝北区,村民们遇到大事小事,都喜欢到附近的“民情茶室”说说。村干部对这些“龙门阵”很重视,很多问题现场就能得到回复,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20年,渝北区“民情茶室”还入选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渝北区积极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创新推进群众说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合力办事、民主评事的“五事工作法”和“逢十协商日”等办法,让乡村的事农民自己说、自己议、自己办。“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到联系群众在一线,问题发现在一线,为民服务在一线。”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从2016年开始,全区设立36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强化“村居律师月月见”服务品牌建设。目前,共计开展宣传活动3432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7947人次,协助处理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1083件,形成了部门联动、无缝衔接、分级管理、分类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工作闭环,打通了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27个,在每个村都标准化建设人民调委会,培育了“和为贵”“365律警在线”“包青天调解工作室”等6个特色品牌,构建起以区矛盾纠纷综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龙头、镇街调解组织为骨干、村居调解组织为基础、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为延伸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近些年来,渝北区全面实施“以学明德、以文润德、以评弘德”三大工程,将“道德讲堂”教育实践摆在田间地头,积极培育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等社会组织,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村镇31个。同时,还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落实办公阵地、组建三级队伍、建设三级项目库,打造出“文明农家乐”实践品牌,持续开展“文明习惯大讨论”“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各类活动。近3年来,评选“清洁户”“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15000余户。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逐渐形成,乡村治理愈发和谐有效。

图①: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仙桃李”喜获丰收。

图②:重庆市渝北区派驻统景镇江口村的第一书记与村民一起栽种树苗。

图③: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全市首个丘陵山区高标准现代化果园俯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