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他山之石

四川资阳: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农村党员素质

来源: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5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四川资阳紧紧抓住乡村振兴“人”这个关键,创新农民夜校“3+3”教学模式,切实解决农村党员群众参学积极性不高、教学形式不多、教学内容不实等突出问题,真正将农民夜校打造成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传播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

  一、创新“三种方式”调动参学热情,让农民群众“主动学”。一是实行学分激励。针对部分农民群众参学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全省创新推行农民夜校参学积分制,根据每位农民学员参加学习的情况统计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即可在夜校指定商店兑换洗衣粉、牙刷等生活用品,让农民群众既得到实惠、又收获知识,乐于参学、积极参学。二是突出示范引领。以村为单位每季度评选“农民夜校学用标兵”,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通过现身说法、结对帮学等方式带动更多农民进校学习。在全市评选市、县两级农民夜校示范校116所、示范实践基地71个,以典型引领创响农民夜校品牌。开展“农民夜校交流提升计划”,以镇为单位每季度组织农民夜校管理团队到示范校交流学习,以点带面推动农民夜校全面进步。三是开展竞赛吸引。以镇为单位开展“知识大竞赛、争当文化人”活动,每月定在赶集日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内容囊括扶贫政策、劳动法规、种养殖技术、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授予竞赛前三名“文化人”称号。各地创新推出“农科知识大擂台”“改革开放四十年、讲诉身边好故事”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充分的激励引导和宣传发动,形成了农民夜校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开办“三大课堂”提升教学实效,让农民群众“用心学”。一是菜单式授课,教其所需。每季度调研掌握农民群众培训需求,及时调整年度教学计划和月教学安排;开班前两周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充分了解群众文化程度、技术技能、种养殖习惯等,由群众下单、夜校接单,根据多数群众意见安排授课,确保农民群众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教什么。二是巡回式课堂,予其所求。从全市农民夜校教育骨干队伍中优选170余名市级教师,印制《资阳市市级农民夜校师资手册》发放至各夜校,以便根据需要科学安排高素质师资;选用市级名师、专家学者、技术人才等组建“农民夜校辅导团”31个,分片区在全市开展巡回授课1000余堂,将优质教学送到各地,做到农民群众想听谁讲就请谁讲。三是实践化教学,授其所用。按照“夜校+基地”模式,在各村创建集课堂教学、实践锻炼等为一体的实践培训基地。采取“夜校+学院”“夜校+园区”“夜校+企业”等方式,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到高等院校、种养基地、农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雁江区清水镇创新将夜校建在产业链上,依托“滴水岩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建立夜校教学,特聘产业规划师和农技专家为农民授课,学成后可就地就业。有针对性的教学和优质教学,实现农民群众由“要我学、无所谓”到“我要学、学到位”的良性转变。

  三、搭建“三个载体”拓展教学平台,让农民群众“方便学”。一是推行教学“宅急送”。针对部分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群众,建立由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骨干组成的“宅急送”教师队伍,制定分类送学计划,“面对面”教学辅导。目前,全市共组建农民夜校“宅急送”教师队伍1300余支,为群众送学上门近5万次。二是开办“广播学校”。针对农忙时节群众召集难问题,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利用“村村通”广播将脱贫攻坚政策、文明新风、产业技术等送到田间地头,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目前,全市共建立“广播学校”1900余个,覆盖110余万在家农村群众。三是打造“掌上夜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参学难问题,通过网站、QQ群、微信群等建立“掌上夜校”,将教师授课课件、学习辅导资料等上传至互联网,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即可学习。目前全市共建立“掌上夜校”1400余所,远程辅学35万余人次。创新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农民夜校教学格局。(中共资阳市委组织部 阳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