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学习研讨

记忆里的那些事儿

来源:洛阳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4日

  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出生于川南小山村已历经人生41个春秋的我,蓦然回首,心潮澎湃。记忆里的那些事儿,无时无刻不在脑海浮现,无时无刻不证明着祖国的巨大变化。

  煤油灯

  上小学时,煤油灯是农村照明的重要工具。找一个废弃的墨水瓶,将瓶盖换成带孔的圆形铁片,将婴儿手指般粗的沾满煤油的棉线穿入一节大约5厘米长的空心铁棒中,再往瓶里盛上煤油,一个简单而实用的煤油灯便制作而成。

  煤油味很浓很刺鼻,只要点上煤油灯,满屋子都充溢着刺鼻难闻的煤油味儿。但在当时的年代里,能有较足够的煤油作照明燃料,已实属不易。在农村,由于经济贫穷落后,即使是难闻的煤油,也有很多人买不起。为了节省,绝大部分村民在点煤油灯时,都将灯芯压得小小的。黑夜里,闪闪烁烁的只有一丝微弱昏黄的灯光。小时候很怕天黑,因为天黑以后,做作业时只有煤油灯微弱昏黄闪烁的灯光相伴,若遇窗户漏风,煤油灯常常会被风吹灭。

  还记得通电时那个令全村人沸腾的日子。一听说要通电安电灯了,全村青壮年主动承担起了抬电线杆的活儿。尽管电线杆很沉,但大家毫无怨言,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终于通电的那天晚上,响彻村庄的欢呼声,至今犹在耳边回响;那明亮的灯光,瞬间明亮的乡村,至今犹在眼前浮现。

    黑白电视机

  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富裕的村民买上了电视机,尽管只是黑白电视机,却在当时的小山村引起了很大轰动。村民们特别是小孩儿,每天吃完晚饭,就三五成群地往有电视机的村民家涌去。

  现在还记得蹭电视看的情景,由于看电视的人太多,电视机主人就将电视搬到门口,看电视的人就坐在院坝里津津有味地看着,即使是广告也不愿错过,甚至看到电视停台也不愿散去。渐渐地,电视机主人有点不高兴了。大人往往敏感、自尊,于是不再往有电视机的村民家跑,而是默默努力挣钱,争取自己也能早日买上电视机。而小孩子,每天控制不住电视这稀罕物的吸引,依然每天吃完晚饭,偷偷拔腿就往有电视机的人家跑。

  我小时候爱凑热闹,所以蹭了不少电视看,电视剧《西游记》《八仙过海》等至今记忆犹新。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买电视机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彩色电视机甚至数字电视机,早年的黑白电视机早已成了古董。

    坝坝电影

  上小学的时候,有意义的事除了蹭电视看外,看坝坝电影也是挺不错的。在那时,乡里有电影院,但看电影要给钱,所以几乎不去。最爱看的莫过于坝坝电影!既不需要花钱,也很热闹。

  坝坝电影每年会在每个村轮流放映,所以,只要听说哪个村要放电影,就会早早吃完晚饭往放电影的村子跑,无论多远也不怕。哪怕是十几里外的村子也去。由于路远,没照明的手电筒,就打着火把前行。我当时是跟着比我大的哥哥姐姐们跑,由于人小,经常因撵不上他们的步伐而摔倒,但仍阻止不了我看电影的热情。

过年

  小时候,总期盼着过年。快过年时,平时舍不得吃肉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尽管绝大部分猪肉均会卖掉换钱,但也会留一小部分用于过年;舍不得买新衣服的家长,即使自己不买新衣服,也会千方百计地省钱为孩子买件新衣服。

  过年了,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孩儿了。大年初一,小孩儿们穿上崭新的衣服、裤子、鞋袜,兴高采烈地上街了。尽管兜里没多少压岁钱买东西,但能在过年时吃上肉、穿上新衣服,哪怕只是花几分钱买了个彩色气球、买颗水果糖,那也是无比幸福的事。(西藏那曲市委组织部 王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