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党史学习教育

养士学校:豫西山区里的“红色堡垒”

来源:洛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5日


    翻开河洛大地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位于豫西山区的这所学校——新安县仓头镇养士学校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群共产党员在这里,以教师身份为掩护,把学校作为传播革命思想、宣传革命理论的阵地,领导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展革命力量,在当地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位于山村的红色堡垒

    在新安县养士村党群服务中心旁,有一座豫西风格的砖瓦建筑,这就是养士村革命活动纪念馆(下称纪念馆)。

    纪念馆面积不大,四周张贴着的展板,记录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新安县委在该村领导群众开展革命工作的历史。

    养士村位于洛阳、孟津、新安三县接合部,自古就是人们往来黄河南北的交通要道。1938年,共产党员王嵇康、李清汉在养士学校任教,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养士学校逐渐成为我党在豫西地区的一个阵地。

    考虑到养士村地理位置便利,中共新安县委提出,要在养士一带建立党的地下活动阵地,开展党的地下活动。随后,共产党员张耀堂担任养士学校校长,养士学校党支部有9名党员,成为当地的红色堡垒

    成为县委所在地,县委书记当教师

    1948年新安县解放,先后有30多名共产党员以教师身份在养士学校从事革命活动,其间两届中共新安县委在养士学校办公,两任新安县委书记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养士学校工作。

    村民张耀强介绍,当时养士学校是一所小学,具有多重性质,既是学校,又是情报站、交通站和联络站。当时,考虑到养士学校的特殊情况,党组织研究决定以既要积极慎重地开展革命工作,又要齐心协力办好学校为指导思想开展各项活动。194010月,赵天锡接任中共新安县委书记,公开身份为养士学校教师,他把课堂作为传播革命思想的阵地,并在课余时间选摘进步作品,启发学生觉悟。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上下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养士学校在党的领导下,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动。资料记载,女教师马惠芳给学生讲述八路军深入敌后打击敌人的英勇事迹;音乐教师邢雪竹在学生中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自编自演各种话剧;体育教师刘文远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学习游击战术……

    在党的指引下,一批又一批养士学校的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仅19404月就有9名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被党组织输送到延安学习。

    积极搜集信息,开展革命活动

    除了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养士学校的共产党员还利用教师的公开合法身份,秘密搜集新安、孟津等地国民党和日伪政府的政治、军事情况送往延安,为我党了解当地情况提供了可靠依据。

    党员王唯一在附近的横水镇经营了一个杂货铺,发展了3名农民党员,一边做生意,一边开展革命活动。张耀强介绍,他们平时监视驻扎在横水镇的日军动向,及时向抗日民主县政府提供可靠的情报,有时也会护送外地来的党员来往于黄河南北,避免他们因外地口音暴露身份。

    20世纪80年代末,当地有关部门在养士学校原址上建起了新的养士小学。1988年,村里建设了养士村革命活动纪念馆,不少曾在养士学校工作的老党员、老同志回到村里,共同回忆当时工作的场景,将养士学校的不少历史细节补充完整,让这段光辉历史被后人永远铭记。

本报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