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状态新观察 | 在实干中长才干 在服务中促发展
千名干部“墩苗育苗”,壮筋骨长才干
“好不容易留在省里工作,现在又要回农村,为啥?”王鹏举的母亲在得知儿子要从河南省委统战部到新乡市原阳县大宾镇“墩苗”时,不解地问。王鹏举解释道:“这就像咱老家种花生,把幼苗栽下去,再把上面的土踩实,花生才能长得饱满。只有到基层加压负重,年轻干部才能茁壮成长。”
为了培养优秀干部队伍,激励干部在实干中成才,河南省委大力实施“墩苗育苗”计划,选派660名高学历、专业化省直市直机关干部到县乡基层“墩苗”,选派306名懂党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到省市机关“育苗”。
大宾镇产业基础薄弱,没有一个规上企业。近一年来,王鹏举把工作重心放在乡镇经济发展上。目前,该镇培育引进投资的1200万元高效农业项目、2240万元军工电子制造项目和350万元“一事一议”项目等均已签约落地。
河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苏长青介绍,为了进一步强化干部专业化能力素质培训,河南省委紧扣“十大战略”重大课题,以城市规划、科技创新、开发区建设等为主题举办6期“中原大讲堂”,直接参与学习近10万人次。河南省委组织部印发《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学分制实施方案》,选取50门左右必修课程,并赋予不同学分;扎实开展“十大战略”进党校,各地培训干部226万人次;创新打造“十大战略”云课堂,360万人次收看。
干部积极转变作风,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检验干部能力作风,要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见真章。
“2018年就入住了,却一直没法办理房本,孩子入学难、房产上市交易难。”接到开封市杞县幸福港湾小区业主的反映,杞县政府相关部门采用“证罚分离”和“证缴分离”方法,快速办结1264套不动产权证登记,帮业主解决了困扰他们4年多的老大难问题。
河南省市县三级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联动,采取点办理、批处理等方式,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7月底,河南省共收集各类民生问题1249件,已解决1140件,解决率达91.27%。
营商环境的优劣影响投资创业者的信心,更事关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发展大局。今年4月初,《河南省进一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全面规范审批行为、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集纳了全省2363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40个省直部门的业务可以一站式办理,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方便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8月初,信阳市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上门服务,为10多家夜市新商户送来营业执照。“以前在外摆摊,到处躲躲藏藏,现在我们和正规店铺一样合法经营,可以大干一场了。”夜市商户王世辉高兴地说。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任务需要新担当,新人才离不开新机制。在活动中,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9月1日,《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以人大立法形式推动河南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不看官位看学术,不看级别看本领。灵活的科研机制是新的河南省科学院最鲜明的标识。”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宋克兴介绍,河南省科学院已与科研平台、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地方政府等建设主体进行深入对接,确定建设73家机构,在新材料、信息技术、光电、先进装备等八大领域凝练20余项一流课题。
“一直以来,河南省的事业单位存在着布局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一场重塑性改革、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再造势在必行。”河南省委编办主任王付林说。
涉及人员调整和流动的“硬骨头”,如何“啃”?河南选择从省直到市县、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对于新增服务需求,能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不再直接设立事业单位;能够通过职能调整由现有机构承担的,不再新设事业单位。
“在编制配置方面,该减的坚决核减,该充实的切实加强,真正把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王付林说。据初步统计,在河南省直事业单位改革中,精减事业机构466个、事业编制2.3万余个,腾出来的编制资源重点用于义务教育、基础科研、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民生领域。
编辑:朱俊伟 程海军 审核: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