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干部工作

走!到群众中去

——嵩县“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实践聚焦

来源:洛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8日

图片1.png

湖城嵩县 (资料图片)

编者按

近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头版头题刊发通讯《走!到群众中去——嵩县“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实践聚焦》,报道嵩县构建县直单位包村、乡镇干部在村、农村党员联户、自治组织覆盖“四级”联系群众、服务乡村振兴体系的做法和成效。本报今日予以编发,敬请关注。

 

嵩县纸房镇马驹岭村有个观景平台,网红打卡地,被当地人称为嵩县的城市观景台。

山是伏牛山,水是伊河水,湖是陆浑湖,城是嵩县城。这个让湖光城色尽收眼底的地方,半年前还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山丘。

荒山荒坡的涅槃,得益于嵩县县委推出的“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嵩县构建了县直单位包村、乡镇干部在村、农村党员联户、自治组织覆盖的“四级”联系群众、服务乡村振兴体系。

全县97个县直企事业单位分包337个村(社区),班子成员到村担任“第一网格长”;乡镇成立“岗位在村工作队”,乡镇班子成员担任队长,在乡镇工作10年以上的“老乡镇”和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队员,以“老”带“新”,实施“导师帮带”;1300余个群众自治、自乐、志愿“三自”组织参与;实现了1.5万名党员干部联系12.5万户群众的全覆盖。

“‘岗位在村,服务群众’是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四下基层’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省委‘五星’支部创建的进一步延伸。”6月30日,嵩县县委书记辛俊峰说,“岗位在村,服务群众”的核心是帮群众挣钱、给群众服务、为群众解忧。

干部下乡,“岗位在村”,走!到群众中去。

“岗位在村”促进“联学联建”

“联学联建”是嵩县“岗位在村,服务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创新之举。

马驹岭村的蜕变,就是“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开展“联学联建”的成果。

在马驹岭村,省政府办公厅驻村第一书记史志栋,把县民政局、纸房镇“岗位在村工作队”和下派支部书记等一批90后年轻人组织起来,半年多的时间,从谋划到落地,建成了观景平台和驱摩人俱乐部,让乡村振兴成为可能。

在马驹岭观景平台上看到的湖是陆浑湖。

陆浑湖,素有“中原洱海”之称,是嵩县乃至洛阳的优势文旅资源。

洛阳市委明确要求:嵩县要做好陆浑湖大文章,加快从“山城”到“湖城”转变。

“按照‘慎建重改优三态、以投带引聚高端’理念,激活融湖片区发展,进一步丰富完善环陆浑湖高端民宿、美景旅拍、生态露营、康养运动、亲子萌宠和特色美食等新文旅业态,把陆浑湖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辛俊峰说,树牢“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的鲜明工作导向,建立完善群众和集体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环湖综合治理成果。

陆浑湖水面面积4.5万亩,融湖发展涉及3个镇22个村3万多口人,嵩县县委选派16个单位,与陆浑镇15个村进行“联学联建”,常驻帮扶。

陆浑镇党委派出37名工作人员成立专班,下沉村里,拆违建,整改脏乱差,提升环境,开建地标建筑,16处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促进了“联学联建”的成果转化。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嵩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常光磊说,县直单位不缺项目资金和运营思路,“联学联建”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新思路,也再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岗位在村”帮群众挣钱

“岗位在村”,群众增收是关键。靠什么让群众挣钱?嵩县的回答是:打造“中原药谷”。

城关镇叶岭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董广聚的带领下,两年时间,丹参种植面积达到2400亩,还带动了城关镇北园村、朱村、孟村、于沟村、杨岭村5个村发展丹参种植,形成了20公里产业带2万亩丹参基地。

增收效果咋样?

董广聚介绍:“产业带里每亩丹参的年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餐馆、民宿、岭上的酒吧、烧烤、户外看球等新业态,每年实现效益300余万元。”

不仅仅是叶岭村。大坪乡西源头村,“岗位在村”推行后,不但新发展了800亩的玫瑰种植,而且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玫瑰产品打开了销路,如今玫瑰茶、玫瑰精油和玫瑰露直销上海,村集体一年能分红20多万元。

更让人振奋的是,村里100多名闲散劳动力在玫瑰园锄草、摘花,每年能获得200万元的劳务收入。

“岗位在村”,干部进村、用心在村、用情在村,到群众中去,给群众想挣钱的法、修增收的路,嵩县老百姓种药材、养牛、搞旅游,全域5个中药材产业片区、1个肉牛养殖产业片区、4个农文旅融合产业片区初具规模,群众有活干、有钱花,幸福指数满满。

“岗位在村”实现“队伍再造”

田湖村,作为镇政府所在地,辖区村民1710户6543口人,加上400多个商户,人口众多,是田湖镇最繁华、综合治理最复杂的村。

“娜娜,我家门面房的卷帘门被车撞了。”“娜娜,你赶紧来,我手机上的信息是不是骗人的?”……

群众口中的“娜娜”,叫史娜娜,是田湖镇派出所的辅警,也是田湖村“岗位在村工作队”队员。

史娜娜每周除在警务室值两天班外,其余时间都在村里。“下派到村后,刚开始走访群众的时候,大家都怀疑我们在作秀,当你真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群众就信赖你了。”史娜娜说。

如今34岁的史娜娜是田湖镇远近闻名的“能人”,半年时间化解主要矛盾22个,群众和商户大事小事都找她。

“基层工作没有‘大纲’,群众的咨询与诉求、问题与矛盾,道道都是‘必答题’。”田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利博说,“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核心是为群众办事解忧,落实到田湖镇,最核心的工作是乡村社会治理。

田湖镇组建了镇级基层社会治理中心和村级工作站,为每个“岗位在村工作队”派驻了懂法善调解的民警辅警,协同镇村级干部、“三自”组织负责人户户走访,为民解忧。

嵩县县委副书记宋柯楠说:“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岗位设在村,离群众更近,主题是为群众解忧办实事,更重要的是解决部分机关干部思维理念不新、服务质效不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实现‘队伍再造’,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

“岗位在村”是创新更是延续

嵩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嵩县聚焦重点中的重点,全员进驻贫困村,在全国成为典型和样板。

乡村振兴正酣,嵩县再次推出“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是传承,更是延续。

“岗位在村”的具体做法是:县直机关干部每月在村工作3天,乡镇机关干部每周在村工作3天;全县97个县直企事业单位分包337个村(社区),班子成员到村担任“第一网格长”;根据重点发展村及软弱涣散村,县委从县直委派15名年轻干部和15名退休退职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做强组织,做大产业。

“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如何落实到位?

嵩县是这样做的:由县级领导带队,对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干部夜谈”,推动干部队伍工作作风转变,确保到村里干实事。

“岗位在村,服务群众”主题确定后,嵩县县委并不要求乡镇整齐划一,各乡镇根据自己的乡情、镇情“百花齐放”。

“岗位在村”,干部下沉,乡镇的正常工作怎么运行?

县委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岗位在村”工作要反对形式主义,让干部带着工作去村里落实,真正为基层减负。同时,为了不影响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服务,要求各乡镇都确保服务大厅有人值班、有人办事。

躬逢其盛。看嵩县,“岗位在村”,党员在前,主动干事,为民解忧,已是常态。

山高为嵩,实干为民。嵩县再次站到了乡村振兴的制高点。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黄红立

(原载于《河南日报农村版》2024年7月1日01版) 

审核:杜国胜 编辑:程海军 朱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