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秧苗”成长三部曲
基层“秧苗”成长三部曲
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走出校园、走进基层,笔者既叹服于人民群众的智慧与淳朴,同时也能感受到基层工作的繁琐与困境。基层是一片广阔的沃土,而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如同一株株蓄势待发的秧苗,历经冬藏、春发、夏长,由绿波万顷到麦浪滚滚,他们一直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候收获的时节。
一靠雨露滋润,阳光普照助成长。“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歌词阐明了阳光雨露对一株小秧苗成长的作用。对于一名初入职场的基层工作者,无悔的初心就是“阳光”,不变的信仰就是“雨露”,它能够在困境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在孤独中温润我们彷徨的心。做好基层工作,我们首先需要过好“思想关”。要调整自己尽快适应基层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甚至有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始终不忘为民服务的初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党性之“魂”,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不平凡的自我。
二靠剪枝培根,本固方能成栋梁。种庄稼时有一道程序叫“蹲苗”,意思是在天旱时不给秧苗浇水,这样它们就不能向上生长,但是出于生存的本能,它们会拼命往下扎根去吸收土壤里的水分。过段时间,等它的根扎得结结实实,再浇水就能长得又壮又稳。与之相似,青年成长成才也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当过好“积累关”。“绣花的针儿再小不在水面漂、去皮的木头再大不能水底沉”,我们应当加强学习、不断积累,为更好适应岗位需要、充分实现人生价值涵蓄力量。木鱼虚心、钟鼓空腹,我们要常怀“空杯心态”,乐于从书本里学习知识,善于向前辈处求取经验,勤于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同时找到自身发展的“短板”,让“木桶”圆起来,盛满更多的水,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靠勤通地气,根深叶茂好纳凉。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提到这样一句诗“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青年习近平对这句诗颇有感触、反复吟诵,这句诗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基层组工干部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工作职责就是为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过好“服务关”。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甘为人梯,从思想深处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和我是谁”的问题,要善于接地气,把其当成工作的一种常态。要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工作,实现善治,才能让群众更满意,干群关系更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