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干部工作

做“五个过硬”的领导干部

来源:洛阳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9日



做“五个过硬”的领导干部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五个过硬”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高度自觉自省自警和自信。这既是对高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遵循。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五个过硬”,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交出成绩优异、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做信念过硬的领导干部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标识。我们党虽然历经各种挫折和磨难,但始终团结一心、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靠的就是理想信念的凝聚和感召。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胜利时和顺境中不骄傲不自满,在困难时和逆境中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赞誉和诱惑考验,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领导干部做到信念过硬,必须自觉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领导干部必须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做政治过硬的领导干部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核心优势。领导干部讲政治,必须政治过硬,把政治能力作为第一位能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能在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价值、政治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政治标准是衡量领导干部的首要标准,政治表现是对领导干部的首要考量,政治过硬是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政治过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要牢牢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观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立场宗旨、忠诚于党的事业。

    政治过硬最重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把坚定拥戴核心、忠诚紧跟领袖,融入血脉、植入灵魂,转化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和纪律要求,并全面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要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执行。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要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决不允许口是心非、阳奉阴违。

    做责任过硬的领导干部

    我们党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使命。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主要就在于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往无前、善作善成,从而赢得民心、赢得时代。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这是每个领导干部新时代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命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这些历史使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能否责任在心、担当在肩,最能检验党员干部的政治操守、政治品格。领导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责任就意味着尽心尽责干事、正心诚意担当。领导干部做到责任过硬,就必须把党的信任重托和人民期待放在心上,把对历史和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奋发有为、创新进取、苦干实干,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做能力过硬的领导干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攻坚克难,不仅必须政治过硬,要有政治能力的底色,也必须本领高强,要有践行忠诚、担当使命的真本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革命飞速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新知识、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新任务新风险新挑战新问题纷繁复杂。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领导干部本领上的短板、能力上的不足、知识上的弱项、视野上的局限,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必须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领导干部做到能力过硬,必须牢固树立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危机意识,牢固树立能力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与时俱进升级扩容的紧迫感。领导干部掌握过硬的能力,既需要加强实践历练,在实践中增加才干,也需要持续不断加强学习。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不自满、学无止境,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让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好学乐学。在学习中夯实坚定理想信念的真理支撑,在学习中汲取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精神滋养,在学习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高履职担当的能力水平。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眼界、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要认真学懂弄通做实,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提高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自觉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做作风过硬的领导干部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党的形象,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历史前进,这是保证我们党永不变色的根本所在。

    领导干部做到作风过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立场这一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领导干部作风过硬,就应当做作风建设的积极践行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牢固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坚持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坚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坚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坚决在全部工作生活中践行“三严三实”,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作者:张忠军 系中央党校进修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