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干部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 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来源:党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5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当前组织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要及时深入总结全国好的做法经验,针对当前影响制约干部担当作为的问题,系统施策、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大力推动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一、各地各部门对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推动干部担当作为进行了积极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不断加大领导班子建设力度,推动广大干部信仰之基更加牢固,干事创业精气神有效提振。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突出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有力促进全党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党员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比如一些省区市通过诵读红色家书、重走红军长征路、情景党课教育等,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加强领导干部专业培训,夯实担当作为的能力基础。紧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针对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精准开展培训。比如有的地方突出“短小精专”,每年确定10个专题,在清华、北大等高校开展短期培训,效果明显。三是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树立担当作为的良好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政治素质考察,把牢把实廉洁从政这个底线,破除“四唯”偏向,修订《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干部工作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比如一些省区市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开展专项考察,坚决把政治不合格的挡在门外;在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地研究制定激励干部和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担当作为、冲锋陷阵的政策措施,注重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以及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大胆提拔使用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难以有效履行职责的干部,严肃问责不敢担当、作风飘浮、落实不力,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干部,形成在防控一线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四是健全激励措施,强化担当作为的制度保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出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意见以及具体措施通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部署开展先进典型宣传,形成良好氛围。比如一些省区市完善干部工资待遇、体检、心理健康以及带薪休年假政策措施,解除干部后顾之忧。五是严肃纪律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担当作为氛围。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等,净化政治生态。比如一些省区市统筹运用组织处理措施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干部以新作风展现新作为。

  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实践经验,我们深切感到,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推动干部担当作为,必须发挥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不断夯实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补短板、强弱项、强基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治激励、学习激励、考核激励、情感激励和物质激励;必须坚持制度机制建设,常抓长效,久久为功;必须坚持实践标准,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二、影响制约干部担当作为的问题分析

  当前,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既有干部主观方面的问题,也与干部教育培训、选人导向、考核督查、待遇保障、管理监督等多个方面相关。

  政治思想建设还需进一步落地落实。比如有的领导班子政治站位不高、管党治党意识不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党员干部对新思想新理论学习研究不够深入,贯彻落实新思想新理念存在偏差。

  专业化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一些地方培训内容“老三篇”多,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任务结合不紧,师资力量跟不上;一些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还有差距,一些单位调训对象不精准,需要培训的干部走不开,等等,影响了培训效果。

  选人用人标准落实还不够到位。一些单位存在选人用人不公,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搞亲亲疏疏、凭关系选人等问题,挫伤了干部担当干事积极性。

  基层权责不够匹配。从基层看,存在有责无权、责大于权的问题。比如有的事项决定权、执法权在上级机关或部门,但相应的任务、责任却需要基层单位承担。从机关部门看,一些单位习惯于当“裁判员”“监督员”,下达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给基层带来较重负担。

  问责泛化和函询谈话简单化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地方问责泛化、简单化,特别是越到基层越明显,影响了问责效果。一些部门的检查事项片面强调属地责任,稍有不慎就要问责;有的问责机械执行,以从重处理代替从严管理。少数地方函询谈话“度”把握得不够好,对问题不作区分“一函了之”,给干部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关心关爱的政策措施供给还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单位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激励保障措施,但政策措施的统筹性、针对性还有欠缺,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工作不够到位,存在思想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顺、平台建设不足、专业力量不强等问题。同时,待遇保障措施落实有差距,一些地方在落实干部津补贴、休假、医疗、交通待遇等方面,一般性要求多,结合实际具体推动落实不够。

  三、把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予以推进

  健全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引领干事、推动担当的制度机制。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政治素质考察、加强班子分析研判,及时提拔重用一批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抗击疫情和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等三大攻坚战,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大任务中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局面。

  健全完善有为有位、能上能下导向激励的制度机制。破除论资排辈和平衡照顾思想,及时提拔重用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落实从实践和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要求,加大对长期在急难险重和艰苦岗位扎实工作的干部制度性交流使用力度。动真碰硬推动干部能下。对那些凡事想自己多、不愿触及矛盾和问题、身在曹营心在汉、尸位素餐的干部,进行组织谈话和诫勉,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和处理。

  健全完善干部培训、提升能力的制度机制。加强专业培训,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突出抓好新发展理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精准扶贫脱贫等各类专题培训,抓实短期专业化培训,邀请一线担当实干者、先进模范、岗位能手等授课,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精准调训,充分考虑基层实际,精准选调培训对象,科学设置课程,着力克服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调训计划大呼隆、办班随意性、授课套路化等现象。探索高等院校专门培训的办法,培养一大批县处级以上专门人才。突出实践历练,注意把干部放到急难险重任务、脱贫攻坚主战场、改革开放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等重要岗位摔打磨炼,锻造干部敢担当、善担当的“铁肩膀”。

  健全完善精准考核、奖惩分明的制度机制。精准全面考核,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结合,自上而下考核与自下而上评价结合,全方位、多角度考核干部。分层分类考核,设置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评价指标,突出考核中主观努力和客观要素制约的分析,增强考核科学性。用好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薪酬分配、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为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而考核排名靠后的干部撑腰鼓劲。及时表彰宣传先进典型,形成激浊扬清的良好氛围。

  健全完善权责清晰、人尽其责的制度机制。明晰权限责任,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理顺单位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干部岗位职责权限,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分级细化责任归属,确定具体责任承担者,对县乡共同承担且层级间职责不清的事项,明晰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防止和纠正简单以属地管理名义层层下移责任等问题。强化监督问责,建立负面清单,给干部履职行为划“红线”、设“雷区”。加强管理监督,对不履行职权的单位和人员视情况进行组织处理。

  健全完善关心关爱、宽容保护的制度机制。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干部职务有变动、思想有波动、家庭有变故、群众有反映,组织上都要及时谈,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疏导情绪、化解误会,加油鼓劲。科学精准实施函询、问责。函询前应当视情征求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业务部门等的意见,对干部同一问题不重复函询、多头函询。坚持“三个分清”,着力把“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推动问责和受处分干部合理使用,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全面了解梳理近年来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情况,根据问题性质、动机和轻重程度,大胆使用一批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干部。稳妥开展澄清正名工作,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公安部门等单位之间的工作协同,坚决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加强待遇保障,推动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有关待遇保障政策,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受尊重、得实惠、有保障,焕发担当作为、敬业奉献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