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文化共享

朱德首倡“南泥湾政策” 提出“建立革命家务”口号

来源:洛阳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1日

 

 

朱德首倡“南泥湾政策” 

 

提出“建立革命家务”口号 

 


  编者按:《党史文汇》发表文章《朱德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文中记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朱德一手抓物质生产,一手抓思想整风,有力地发展了生产,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1940年冬,朱德亲自勘查南泥湾,首倡在驻边区部队中实行屯田政策,即著名的“南泥湾政策”。1943年2月朱德提出“建立革命家务”的口号,提倡经济核算,按经济规律办事。这一口号和毛泽东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为动员和组织边区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和开展生产自给运动的两个最响亮、最有力的口号。现对该文摘编如下:
  


 
  一手抓物质生产,一手抓思想整风,有力地发展了生产,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

 


  (一) 亲自指导和推动大生产运动,倡导“建立革命家

 

务”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顽联手包围封锁、断供,加上自然灾害,根据地遇到抗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各机关、学校、军队几乎断炊。为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0年冬,朱德亲自勘查南泥湾,首倡在驻边区部队中实行屯田政策,即著名的“南泥湾政策”。1941年春,王震率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贯彻朱德“敌人来了就战斗,敌人不来就生产”的指示,迅速掀起了开荒生产热潮。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此政策大大推动了陕甘宁边区乃至各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解放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南泥湾的佳名永远和朱德的名字联在一起”。


  着力解决资金和技术缺乏问题。面对严重经济困难,朱德不断思考,先后发表《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参观边区工厂后对边区工人的希望》《完成一九四一年度财政经济计划》等文章,阐述了“以自力更生为战胜敌人之基地”发展经济的思想。他认为,发展边区经济建设最基本的困难有两个:一是没有大量的流动资金,二是缺乏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怎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经过调查,朱德把注意力集中到在陕甘宁边区蕴藏量很大、又是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食盐和边区盛产的羊毛上。1940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朱德的提议,专门讨论了发展边区经济的毛织工业、盐业、皮业等问题。怎样解决缺乏技术人才的问题?朱德也提出了几项措施,一面“欢迎边区以外的熟练工人到边区来工作”,一面靠自己培养。他曾提议中央决定到华北各地招收儿童1万人,开办职业学校及工厂等。


  有了资金和技术,怎样使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起来呢?1940年9月,在纺织原料来源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朱德提出利用边区资源开展纺毛运动的口号,毛泽东赞扬纺毛运动“奠定了1941年猛进发展工业的基础”。在朱德的号召下,边区的毛纺织业有了较大发展,1941年公营纺织厂由4个增加到30个,而且家庭纺织业也发展起来,年产布约7万匹,解决了边区穿衣用布的40%。在朱德等人筹划下,延安的兵工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到1941年3月,每月可造步枪子弹6万发、手榴弹2万枚,小迫击炮5门、炮弹1千发。制造无烟火药的工厂也即将开工;造火药时需要硫酸,又建设了硫酸厂,每月约可生产硫酸400磅。1943年2月朱德提出“建立革命家务”的口号,提倡经济核算,按经济规律办事。朱德说,我们的工厂是公家的,是革命人民的共同家务。从厂长到工人,大家都负有当家人的责任。这一口号和毛泽东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为动员和组织边区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和开展生产自给运动的两个最响亮、最有力的口号。

 


  (二) 整风运动中,坚决肃清错误思想,严把审干运动

 


  朱德回延安后,除了在后方协助毛泽东继续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活动外,就是协助毛泽东开展整风运动。主要体现在清算党内错误思想和严把审干运动关两个方面。


  清算党内错误思想是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容。整风运动开始后,王明散布中央路线有错误的言论,混淆视听。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后,王明又乘机继续宣扬国民党是民族联盟,实行的是民主政治等观点。关键时刻,为了统一思想,使高级干部认清王明错误的实质,朱德在1943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重点批评了王明抗战以来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他指出:抗战以后王明路线的实质,是在统一战线中不要领导权,投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忽视游击战争,不了解中国革命的特色就是靠游击战争来发展自己的力量;对党内,是站在共产国际立场来指挥中央,处理党内关系也采取统一战线“一打一拉”手段,因此,形成对外一切服从,对内“独立自主”的特点。在这次会议上,朱德还十分明确地指出:“中国革命已产生了真正领袖,这就是毛主席。”在同年10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朱德结合自己的历史再次发言:与毛主席在一起时,打仗就能胜利,离开毛主席,有时打仗就要吃亏。跟毛主席在一起虽然也有争论,但最后还是顺从了毛主席的领导。他讲:“毛泽东办事脚踏实地,有魄力、有能力,遇到困难总能想出办法,在人家反对他时还能坚持按实际情况办事;同时他读的书也不比别人少,但他读得通,能使理论与实际合一。实践证明,有毛泽东领导,各方面都有发展;照毛泽东的方法办事,中国革命一定有把握胜利。”胡乔木后来认为:“朱老总在党内是德高望重的忠厚长者,又与毛主席有着‘朱毛不可分’的关系。他以这种特殊身份讲的这番话,对于政治局整风批判‘两个宗派’,把全党认识统一到毛主席的思想和路线上来,发挥了重要影响。”


  在整风运动中,延安开始了审查干部运动。审干是对整风效果的检查,开始时比较谨慎,但从康生在延安作“抢救失足者”的报告,发动“抢救运动”后,情况就很不正常了。关键时刻,朱德根据“首长负责,亲自动手”的精神,亲自领导军委系统的整风审干工作,强调对人的处理要慎重,要严肃、认真、稳重,严格地掌握党的政策,不错批、错斗一个好人。当时,军委系统中有些人看到其他单位的“抢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也跃跃欲试。军委机关有一个高级参谋室,成员大多是原国民党部队的高级将领,后来到延安投身革命,很多人历史复杂,人们自然把眼睛盯上了他们。朱德经常找高参室负责人童陆生谈话,指示童一定要严肃、稳重,严格掌握党的政策。据老同志回忆,“从我亲身经历,深感朱总司令在延安领导军委机关整风审干运动中,工作深入细致、稳重,实事求是,严格掌握党的政策,没有伤害好人。”正是由于朱德本着治病救人、团结同志的原则,谨慎地领导军队系统的审干运动,才避免了在军队中出现冤假错案,为赢得抗日战争保存了力量。


  回顾抗战这段难忘的历史,可以深刻感受到,丰富的斗争经验、坚定的党性原则、宽广的革命胸怀、强烈的团结意识成就了朱德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贡献,这也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诠释。毛泽东曾说:“朱总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战士。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朱总是一个最伟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