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丝绸之路”
抗日战争时期的“丝绸之路”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此后又逐渐开辟了西南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抗日战争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新的丝绸之路,但是,在抗战大后方的交通网络建设中,古老的丝绸之路得到空前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丝绸之路发展公路交通
以丝绸之路为依托修建公路,有千百年来的古道作基础,可以减少因选址、勘测和构筑路基所需的人力物力,并节省宝贵的时间。1935年至1940年修建完工的川陕、川黔、川滇、川湘4条公路干线,除川湘公路外,其余3条公路都是在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建成的。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侵略军逐渐控制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大中主要城市及50%的人口和95%的工业,沿海港口也落入日军手中,国际援助、海外华侨的捐赠物资以及援华人员无法进入中国内地和抗战前线,因此,沿西南丝绸之路抢修滇缅公路,开辟新的国际通道,便成为当务之急。
1937年底,以通往缅甸的丝绸之路为基础开始修建滇缅公路。当时,由于青壮年大都应征入伍参加抗战,从滇缅沿线近30个县征集到的20万劳工,大部分是各民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有的是全家老少一齐出动,连放在家里没人喂养的鸡、鸭、狗、猴和小鹦鹉也被带到了施工工地。1938年8月,滇缅公路正式通车,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滇缅公路刚刚竣工,日军就攻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
为了开辟国际通道,经西藏通往印度的青藏公路也在国民政府的公路建设计划之中。这条线路,既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青藏公路当时没能全线建成,只修筑了以西康省的康定为起点,经折多塘、两路口、营官寨、道孚、甘孜、大金寺至青海玉树,终抵西宁的路段,全长约1400公里,皆为土路和简易桥涵,单车道占了三分之一强。
依托丝绸之路的公开交通和秘密交通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各省区党组织与抗战进步团体,也以古代丝绸之路为依托,创建了以四川为枢纽、以重庆为中心的公开交通和秘密交通网络。
1938年11月12日,周恩来和叶剑英联名致电中央书记处,建议以西安为西北交通联络中心,负责西北、华北及中原之联络;以桂林为西南交通联络中心,负责东南、西南之联络;以香港为海上联络中心,负责沿海及海外之联络;重庆作为西北、西南和海上三个方面的联络中心,负责西安、桂林、香港之联络,以贯穿南北。
周恩来在构想南北交通网之初,就极有预见地作了开辟秘密交通线的准备。沿线设立的办事处、交通站,以公开合法名义为掩护,在其内部设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管理秘密交通,与公开交通截然分开,另建秘密交通站,另辟秘密交通线。因此,当时的重庆、香港等地,既是公开的交通运输中心,又是秘密交通的集结点。在国民党顽固派大肆破坏中共交通运输的情况下,周恩来领导大后方党组织加强秘密交通线的建设,仍以四川为枢纽、重庆为中心,着重抓了延渝线、川陕线、川鄂线及川黔线、川滇线的建设。除川鄂线以外,其他秘密交通线都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运行的。
以重庆为中心的交通网的形成和不断巩固,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保证了供应抗日前线的物资运输。四川党组织和抗日救亡团体募集的大量支援前线的抗战物资,如军鞋、棉衣等;八路军办事处在四川各地采购的粮食等。其次,保证了抗日前线的兵源补充。从四川输送到抗日前线的爱国青年,主要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和四川党组织从各抗日救亡团体中选送的积极分子,也有八路军总部直接到四川招募的青壮年。这些踊跃上前线的年轻人,在武汉失守前,大都经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转往延安;武汉失守以后,或在成都集中,或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集中,然后沿着新开辟的南北交通线,一批一批地送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再分赴延安或其他抗日根据地。再次,保证了党报党刊和各种进步书籍的运输。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出版的《新中华报》等报刊和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是大后方党员、干部的主要学习材料,也是大后方进步青年和广大群众极为重要的精神食粮。
(摘编自《福建党史月刊》2015年第10期 魏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