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灵鸡汤”化
面对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后对涵养我们改革与发展实践的文化建设任务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项事关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构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当前,面对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特别警惕“心灵鸡汤”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稳定的思想体系和解释系统,在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解释”和“强制解释”,要接受和遵从一种最为基本的“客观性告诫”。“客观性告诫”要求我们直面言说对象本身,尊重言说对象的特定存在方式,力求避免主观任意对言说对象的过分干预。“事物与我们的主观任意相对待而具有自身的存在,除非我们对此给予尊重,否则我们的谈论或阐释就根本不可能触到——一点都没有触到——事物本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灵鸡汤”化就违背了这种“客观性告诫”,背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所指,陷入一种看起来颇为精致的任意和武断之中。这种解读和阐释鼓励、怂恿和放任了无拘束的主观随意性,无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我澄明”。
这种“心灵鸡汤”化解读和阐释,放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基本意旨,完全按照自我主观的意图进行肆意的解读甚至曲解,在其背后是解读者和阐释者非反思的,流俗化、浅薄化的甚至是无头脑的任意和武断。从自我的兴趣、趣味、偏好出发,简单套用现代网络流行语言进行包装,迎合不加甄别、懒于反思的网络大众的猎奇求新的心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随意而不负责任的评点甚至戏说。这种解读和阐释实质上是一种“装饰性文化”,它的出现与当前较为浮躁的社会风气有一定关系,为博取眼球的各种无下限的“秀”均是以时尚的名义在剥离本应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思想深刻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与沉淀,成为了涵养每一个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家国情怀、操守品格、理想抱负的最根本的思想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我们能够品味先贤大哲们的高尚节操和人格魅力,由此反观自身的渺小与不足,并澎湃见贤思齐的激情和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典范的塑造和养成中激励着具体历史时空中的“现实之我”,将个体小我的命运与社会、民族、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从而向“理想之我”不断迈进。被稀释为心灵鸡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难以承担这种成人成己的人格教化使命。心灵鸡汤所谓淡和顺应的佛系心态实际上带有强烈的犬儒色彩,并以之取代了豁达平和的君子心胸与豪迈气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被稀释为这种聊以自慰的心灵鸡汤,将使我们沉浸在自我构思的迷梦中难以自拔,清醒理性的现实认知将难以形成,也就无法认清国家、民族和社会所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担当,高尚人格的塑造与养成将无从谈起。被稀释成心灵鸡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我们服膺于个体自我的狭隘格局,沉浸在日常小我的世俗与琐碎之中而沾沾自喜,失去了将个体价值实现于更为宏大高远的命运共同体之中的可能。那些曾经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先贤大哲,在充满碎片化意味的“心灵鸡汤”式后现代叙事中沉降为市场逻辑的俘虏,不仅历史传统中的那些高尚人格遭到忽视,而且在边边角角的生活细枝末节的放大甚至曲解中成为了大众文化的消费对象。
“心灵鸡汤”式解读依托的是一种“盲目的先见”,这是一种应该去除的偏见,因为它来自对市场化逻辑和流俗化意见的屈从,实则带有很大的主观故意,在很大程度上并非解读者本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和志趣呈现。当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说必然要立足于一种存在论意义的视角和立场之中,这是每一个言说者都无法摆脱的境遇。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将这种无法摆脱的历史给予称为“合法的先见”,而这也正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接着讲”的基本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努力做到“接着讲”。这种“接着讲”并非文本的客观陈述(也就是冯友兰先生说的“照着讲”),也非“心灵鸡汤”式的肆意剪裁和任性渲染。“接着讲”意味着在传承中创新、在延续中突破,意味着文化命脉的绵绵不绝和自我更新,意味着一种文化认同的时代延续,意味着中华文化传统之成长性特质的不断呈现。在这样一层意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说本身就是一种解释学意义上的视域融合,能够避免言说者先入为主的主观偏好,实现了言说者生存视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释系统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实现完美自洽。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说者而言,要尊重中华文化经典的基本意旨,扎根最为真实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应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挑战,呈现最为本真纯然、最具时代特色、作为中华民族整个命运共同体生存根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扎根当今中国伟大的历史性实践,积极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实质的青春气质和时代风采,促进中华民族更加稳健地走上深沉、厚重、坚实的文化自觉之路。对于每一个文化工作者而言,捍卫我们的文化家园并由此维系文明教化之使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要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教化意旨,站在新时代的生存境遇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担负起阐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使勤劳、勇敢、坚韧、奉献的中华优秀品格得到传承和发扬,引导社会普通民众突破狭隘可悲的原子化自我关注,放大人生的格局,提升人生的境界,自觉汇入蓬勃发展的大时代洪流之中,真正实现自我,书写无愧于这个伟大新时代的辉煌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