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党史纵览

第一军第一师的“一把手”

来源:洛阳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这支部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不断成长壮大起来,成就了英雄部队的不朽传奇。本文回顾了第一集团军的光荣历史,并着重对这支部队出身的贺炳炎、余秋里将军的事迹进行了回顾。

  战功赫赫的第一军第一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的前身,可追溯到1930年贺龙在湘鄂西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1934年年底,他们开创了湘鄂川黔苏区。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组建为红二方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静宁将台堡会师。在抗日战争中,红二方面军被编为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当时的晋绥根据地就是这支部队创建的。1938年10月,三五八旅奉命开赴冀中。1940年春,重返晋西北,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巩固了晋绥抗日根据地。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三五八旅北上绥远,先后在厂汗营、凉城、卓资山、归绥(呼和浩特)、察素旗、包头等地,给残留的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以有力的打击,收复了绥东广大地区。

  1947年,三五八旅和独立第一旅组建了晋绥军区第一纵队,共计8300人,后改称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当时正逢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首战青化砭,再战羊马河,攻下蟠龙,三战三捷。这是对胡宗南的当头棒喝,使骄横的蒋军气焰大为收敛。1947年8月,三五八旅又和兄弟部队一起取得沙家店伏击战大捷,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西北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对这一仗评价极高:“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用我们湖南话来说,打了这一仗,就过坳了。”

  1947年年底,第一纵队进行的“以诉苦和三查为中心内容的整训”,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被毛泽东命名为“新式整军运动”,并在全军推广。在宜川战役中,第一纵队在瓦子街与国民党军进行了顽强的白刃格斗,出现了闻名全国的拼刺英雄刘四虎(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六连二班班长)。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军长为贺炳炎,政治委员为廖汉生。原辖第三五八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独立第一旅(旅长王尚荣)、第七旅(旅长傅传作)分别被改编为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全军人数共计2.2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第一军转战晋、绥、察、陕、甘、宁、青等省,参加战役、战斗163次,解放县以上城市51座,歼灭国民党军104277人,缴获各种火炮880门、轻重机枪4033挺、各种长短枪29743支,同时也发展壮大了自己。1947年延安保卫战时,全军共8649人,至1949年9月,全军达35249人,武器装备有了极大改善,部队的战术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6月,第一军与第三军合编为重装军,番号仍为第一军。军长黄新廷,政治委员梁仁芥。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第一军将士跨过鸭绿江,参加了1953年的夏季战役,与美军作战屡创佳绩。朝鲜停战后,在“三八线”和东海岸担负守备任务,1958年撤军回国。

  和平时期,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有“硬骨头”要啃,哪里就有第一军。1987年全军搞合成训练,该军组建了第一个“蓝军团”,有了著名的“蓝军司令”,把全军训练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抗洪抢险、抗冰雪灾害,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第一军第一师的两位“一把手”

  曾经在这支部队分别任司令员、政委的上将贺炳炎和中将余秋里都是独臂将军,余无左臂、贺无右臂。他们带领的部队被称为“一把手”部队,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师。

  贺炳炎变成“一把手”,是在红军时期的一次激烈战斗中。当时敌人拼命往上冲,机枪手都牺牲了。贺炳炎操起身边的轻机枪一阵猛扫,嘴里骂道:“老子叫你们冲,叫你们冲!都叫你们见阎王去!”突然,一颗子弹射来,贺炳炎右臂中弹,身负重伤,被抬到医院。

  军团卫生部部长贺彪检查了伤情,对贺炳炎说:“必须截肢,不然命都保不住了。”贺炳炎大喊:“不能锯,我不能没有右手,不能!”

  闻讯赶来的贺龙握紧贺炳炎的左手,对他说:“你还有左手,照样可以骑马、打枪嘛!”经过贺龙的劝说,贺炳炎同意截肢。但是临时救护所根本没有截肢所需要的最起码的器械和麻醉药,贺彪无奈,只能用木工锯子代替手术锯,找来吗啡代替麻醉药。木工锯尚可凑合着用,但吗啡服少了不管用,服多了易上瘾,会损伤大脑。贺龙听说用吗啡止痛,也不无忧虑地说:“贺彪,你让他吃这么多的吗啡,往后还怎么打仗嘛!”贺炳炎将吃到嘴里的吗啡吐在地上,强忍着疼痛说:“我不能离开战场,我不能离开战场!把毛巾塞到我嘴里,把我绑在门板上!”贺炳炎硬是没有用一点儿麻醉药就完成了截肢手术,但塞在他嘴里的毛巾被咬得稀烂。之后,贺炳炎仅躺了6天担架,就骑马率部纵横沙场了。

  余秋里则是在贵州威宁伏击战中受伤的。他在一座山头观察敌情时,忽然发现对面的敌人正朝团长成钧射击。情急之下,他一把推开成钧,但子弹却击中他的左臂,伤势严重。可是他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便忍着剧烈的疼痛随部队北上了。长征途中部队渡金沙江时,他乘坐的筏子在江心翻了,全船人都被掀到水里,卷进急流。余秋里仅靠一只右臂游到了对岸。当部队抵达甘孜时,医务人员打开绷带,发现他的伤口上已爬满了白蛆,用止血钳轻轻一敲,便有一层白蛆落地。但当时无医无药,只能重新换上绷带,继续爬雪山、过草地。行军中疼痛难忍时,他便叫警卫员往他手臂上浇凉水来止痛。

  一天,贺炳炎来看他,劝他说:“老余呀,干脆把手锯掉算了,像我一样,当个‘一把手’多省事。我现在不也照样干革命,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徽县,此时余秋里左手五指已肿胀坏死,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恰逢红军刚打了胜仗,缴获了一些医疗器械、消毒棉和纱布,红二方面军首长便要卫生部部长侯政给余秋里截肢。

  在手术时,侯政用缴来的没有标明使用剂量的镇痛剂给余秋里注射,一针下去,余秋里就陷入昏迷。侯政先刮掉余秋里臂上的腐肉,用好不容易找到的一根小锯条作为手术锯,锯断坏骨,才又忙着抢救失去知觉的余秋里。经过抢救,余秋里终于醒了过来,他对侯政说:“多谢侯部长,这是我负伤10个多月以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余秋里和贺炳炎第一次搭档,是在1935年5月的忠堡战斗中。此战是我军以少胜多的典范。十八团在团长贺炳炎、政委余秋里的指挥下奋勇杀敌,歼灭了敌师部和一个旅,活捉了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事后,总指挥贺龙高度评价和赞扬了这场战斗。

  全面抗战爆发后,一二跂师挺进冀中,两个“一把手”在第三支队分别任司令员、政委。他们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情同手足,创造了军政干部合作的典范。两人不仅在工作上、作战指挥上相互支持,而且在生活上也相互关心和帮助。由于他们两位都是独臂,而且一个失去左臂,一个失去右臂,因而在领服装时,手套只领一副,你用一只、我用一只。上衣也时常换着穿。余秋里的右边袖子磨坏了,贺炳炎的左边袖子磨坏了,两个人一调换:“这不都是好的嘛。”

  余秋里后来曾经深情地回忆说:“在冀中的时候,我和贺炳炎的关系相当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到外面开会不回来,贺炳炎就不吃饭,一直等我。有一次,我晚上11点才回来,他居然还在那里等我……”

  贺龙元帅曾经对“一把手”部队这样评价:“贺炳炎和余秋里两人都是一只胳臂,刚来冀中时没有几个人,可是他们东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仗打得很硬嘛!敌人听见‘一把手’的队伍来了,离得大老远,就吓得溜掉了!”

  (作者:董保存 系著名军史、党史作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