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党史纵览

【峥嵘岁月】百团大战 抗战史上的伟大壮举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3日

  图:百团大战纪念碑。图百团大战 光耀千秋浮雕。图194012月,《新华日报》发表的社论《论百团大战的伟大意义》。图:百团大战要图(1940820—125日)。图白刃格斗英雄连指导员在向战士们讲解战斗故事。图:地道中土电话绳头上固定的竹筒。

  山西阳泉的狮垴山主峰上,百团大战纪念碑犹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指苍穹。石碑上,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鎏金大字格外醒目。这里,曾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西行400米,如今是百团大战纪念馆所在地。8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一颗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长空,阵阵爆炸声惊天动地,永载史册的百团大战由此打响。

  19408月至19411月,八路军在华北对侵华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先后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史称百团大战。

  战果赫赫 振奋人心

  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一组浮雕映入眼帘。狮垴山战斗、正太铁路破袭战、康家会战斗、东团堡战斗……生动再现了百团大战主要战斗场景,将人们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1940年,日本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抗战出现了空前的投降危险。针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利用重要交通线对根据地进行分割和扫荡,不断增加据点,加紧推行囚笼政策。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战斗。

  “百团大战共分为三个阶段,百团大战纪念馆馆长陆茜讲解百团大战经过:第一阶段为交通总破袭战,破坏敌人在华北所占领的主要交通线,重点是正太铁路。第二阶段主要任务为攻坚作战,对日军盘踞的一些据点进行攻击。第三阶段主要反击日、伪军报复扫荡’”

  百团大战爆发后,遭到迎头痛击的日军惊呼损失巨大”“对华北应有再认识,日军的嚣张气焰遭到沉重打击。

  毛泽东看到八路军总部发往延安的战报后,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百团大战,战果赫赫。到194012月初,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获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胜利消息传到重庆、香港等地,被悲观情绪笼罩着的人们沸腾了,各大报纸、刊物纷纷刊发评论,称这是夹缝中间的捷音”“最近国内最痛快的一件事。百团大战不仅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更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浴血奋战 百炼成钢

  带伤指挥英勇牺牲的李和辉、担任掩护任务不幸中弹牺牲的吴隆煮、靠前指挥不幸牺牲的谢家庆……百团大战纪念馆内,矗立着一座高3.2米、长227米的英烈墙,上面镌刻着4860位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英烈墙前,参观者仰头凝视。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广大八路军指战员抱定血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

  交通破袭战是百团大战的重要一环。许多参战部队、游击队、民兵灵活运用游击战、运动战和攻坚战,掌握了破路与战斗结合、袭击与围困并用、土木作业等多种战法,破坏了正太、同蒲等铁路交通线,歼灭了大量日伪军。

  “正太铁路破袭战中,我所在的385769团奉命坚守阳泉县狮垴山,回忆起百团大战,八路军老战士贾柏森曾经这样讲述:日军火炮狂轰滥炸,子弹贴着头皮嗖嗖飞,教导员不幸中弹倒地。我带领另外两名战士,用仅有的几枚手榴弹、几十发子弹与敌人周旋,直到主力部队成功击溃敌人。

  100多个团的部队,在多条战线上与日军连续作战。百团大战使八路军部队战斗力得到提升。彭德怀这样评价百团大战对八路军自身的影响:这次的百团大战,乃是八路军战斗史上光荣传统之一,八路军全体将士必当保持这种传统,发扬这种传统,在将来华北战场上更加创造伟大的战绩。

  军民同心 胜利之本

  从百团大战纪念馆向东出发,大约50公里处,娘子关火车站静静矗立。这座山中小站,背靠一夫当关,万将莫敌的天然要隘,见证了抗战时期的血雨腥风、民族危难关头的群众伟力。

  1940820日晚,娘子关战斗打响。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右纵队第五团冒雨奔袭,猛攻敌人堡垒。与此同时,当地百姓趁着夜色的掩护,对这一带的铁路、公路、桥梁及通信线路等进行彻底破坏,并将磨河滩铁路大桥及敌人的堡垒、工事全部炸毁,配合八路军给日寇以重创。

  八路军将士拼死杀敌、浴血奋战,民兵、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战斗。他们与八路军将士一起撬铁轨、烧枕木、砍电杆、收电线,冒着炮火运送伤员,把拥军鞋、拥军衣送上前线,展现极大勇气和智慧。在百团大战中,仅平山、灵寿两个县就动员了3500多名民兵分配到各部队,晋中军区发动10万人,对日军占据的公路、封锁沟进行破坏和填埋。

  刘伯承在接受《新中华报》采访时说,人民群众英勇助战的精神,令人感动得落泪。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日军不得不承认,因为民兵、群众的包围,陷入苦战

  “充分依靠民众的磅礴力量,做到兵民一心,这是百团大战胜利的根本。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解员石玮说。

  今天,徜徉在娘子关景区,山清水秀、城奇关险。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带领下,周边居民开起农家乐、加工纪念品,吃上了旅游饭。巍巍娘子关,见证了枪林弹雨中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一心,也记录着脱贫致富路上党和人民的心心相印。

  救亡图存 中流砥柱

  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至艰时刻,百团大战犹如一声惊雷,划破黑暗、照亮天空。百团大战是全国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这次战役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国防大学教授范晓春说。

  陈列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展柜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文本已经斑驳,然而抗战到底、团结到底的号召依然力透纸背、令人热血沸腾。

  从九一八事变后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组织游击队开展东北抗战;七七事变后提出愿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再到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中国共产党以最坚定的抗战意志、最坚决的抗战行动,制定和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坚持敌后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参加百团大战的八路军第129师新编10旅旅长范子侠的话,刻在百团大战纪念馆一号展厅墙上。不少参观者在这里驻足良久,陷入深思。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扛起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重任,无数共产党员前赴后继、英勇向前,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百团大战的硝烟已然散尽,迈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一往无前。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民族复兴征程上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党旗飘扬】刺刀永不卷刃

  战旗猎猎,刺刀熠熠。我是白刃格斗英雄连4732名战士,我为我自己自豪。”“我记得白刃格斗英雄连为国捐躯的121名前辈,他们英勇杀敌、视死如归!日前,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白刃格斗英雄连新兵入连授刺刀仪式庄重举行。

  “白刃格斗英雄连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1940821日,在百团大战的大洛坡反击战中,战士们与日军白刃格斗,展现出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英雄气概。战后,该连被八路军总部授予白刃格斗英雄连称号。

  “白刃格斗英雄连的前身,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二十五团八连。成立之初,队伍由青年学生、进步工农、游击队员混编而成,没有作战经验。通过不断学习,战士们思想受到了教育,认识到为何参战、为谁而战,同旧军阀彻底划清了界限。这支由我们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淬火而生,逐步成为不畏牺牲、誓死亮剑的英雄连队。

  翻开英雄连的史簿,坚守蹄子堰、阻击温庄前、血战关家垴、激战南平集、首夺老山顶,大小战役战斗百余次,战功赫赫;获得英勇顽强”“攻无不克、守无不胜”“钢铁堡垒等荣誉称号,威名远扬。

  如今,白刃格斗英雄连成为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连队。一心向党、一往无前、一锤定音的红色血脉在一代代官兵身上流淌。20159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昂首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习近平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徐徐驶过天安门,连队战旗再次接受检阅。

  这支连队参加过巴基斯坦首届国际陆军体能与战斗技能竞赛、东盟防长扩大会反恐专家组联合实兵演习等重大演训任务,多次被陆军、战区陆军、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

  新时代强军号角催发兴军使命。连队战士张超说: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白刃格斗英雄连传承人,我们一定听党话跟党走,顽强拼搏,苦练打赢本领,让战旗高高飘扬!

【党史撷英】地道里的土电话

  电影《地道战》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民兵队长高传宝用竹筒向地道里的民兵下达命令: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开火!

  这个竹筒是喊话筒,从高处往地道里传递信息主要靠它。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地道战遗址管委办主任周明慧介绍说:在地道里面还有一种土电话,民兵将竹节两头绑上猪脬,中间穿上细绳,拉紧,利用绳子振动,就可以交流通话。

  在冉庄村,当年村头的老槐树仍然挺立,树上挂着的那口饱经风雨的老钟,见证了峥嵘岁月里的战斗故事。这里已建成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土电话就收藏在纪念馆里。

  在地道里作战,是抗日军民在斗争中摸索出的战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犯华北。大平原上,秋后没有了高粱、玉米等作物形成的青纱帐,人们就无处藏身。群众开始在偏僻、低洼的野外和村里挖隐蔽洞。最初的地洞为单口洞,不便于转移,一旦被敌人发现难免遭受损失。后来逐步把单口洞改成双口洞、多口洞,然后又逐步加宽加长,从隐蔽地洞发展成为地道。

  随着经验的积累,游击队和民兵开始挖掘战斗型地道。各家地道相连,便于机动,又增添了射击孔,用于打击敌人。地道与水井相通,既可通气又可取水排水。冉庄形成了以十字街为中心的4条地道主干线和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支线24条,全长达16公里。如此一来,游击队和民兵就克服了人少武器少的困难,经常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93岁的老民兵李恒彪,参加过地道战。说起当年的事,老英雄记忆犹新:我们藏在地道拐角处,敌人子弹可不会拐弯。我们瞅住机会就能打他们。”“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地道战让敌人闻风丧胆。

  当时冉庄还成立了妇救会,男女老少齐抗战。雪白的小棉花忙在手里摊哎嗨,缝在棉衣里同志们身发暖,依儿呀呼嗨……”抗战时期,妇女们最爱唱的就是这首支前歌谣,从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团结一心、抗战到底的决心与意志。

  地道战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的有效形式,是人民战争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说,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正是依靠人民战争这个重要法宝,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