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洛龙区:让基层党建深度嵌入乡村振兴实践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洛阳市洛龙区立足城郊结合部的区位特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以党建高质量保障乡村振兴之路。
01雁阵齐飞,锻造守初心、担使命骨干铁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能否发挥好村(社区)书记、两委干部、党员的生力军作用,对乡村振兴事业至关重要。近年来,洛龙区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把锻造守初心、担使命的骨干铁军放在基层党建工作首要位置,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一是抓书记,头雁领飞促振兴。村(社区)书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始终把村(社区)书记素质提升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每年不定期组织村(社区)书记开展集中轮训、导师帮带团、擂台比武、观摩交流活动,围绕政策理论、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重点任务,推动“头雁”在观念、能力、素质、知识方面实现结构性转换,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指导实际工作,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农业、爱农村的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二是抓“两委”,雁阵跟飞促振兴。“两委”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立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将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员选入两委班子队伍。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经常性开展党性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建立干部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设置集体经济指标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机制,树立能者多得的鲜明导向,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全面提升两委干部乡村振兴引领力。三是抓党员,群雁高飞促振兴。农村党员是乡村振兴的先锋队。我们坚持把党员积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系统设置考评细则,从党员参加组织活动、服务社区发展、履行党员义务、发挥模范作用四个方面用分数进行量化,并定期公示,调动党员积极性。党员积分制管理使党员日常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激发了党员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奉献热情。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党员联户政策,将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党员宣讲给普通农户,带动全村干部群众步调一致向振兴。
02引擎赋能,建设可发展、能持续龙头产业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洛龙区聚焦产业链党组织建设,立足资源优势,建立起“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合党委+产业链+基层党组织”等发展模式,注重在农业产业链上育才聚才,培育了白通民、朱万宗等合作社党员带头人代表,打造了南山、李楼、溢坡等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做强做优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就近就业。一是合理优化全区特色产业布局。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各镇(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洛龙区城乡融合优势,依托隋唐里坊、伊洛河、龙门等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乡村特色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花、菜、工、游”四类乡村特色产业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龙头企业带动、乡村运营推动,全区2022年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收入3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到68.5%,收入5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到61%,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到47.3%。2023年乡村振兴谋划实施65个项目、总投资2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5亿元,全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将达到82%以上。二是完善党建引领下利益联结机制。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带领党员干部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收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尽可能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集体受益。大力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做实“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机制,发挥龙头企业总体规划、招商引资、人才培训、活动组织等功能,通过订单式合同、股份制合作、农户或村集体直接入股经营、流转后再聘用等模式,建立起“1+X”的群众收益模式,实现“土地租金固定收益+入股分红收益+运营提成收益+工资性收益”的多元化收益,使村集体和群众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三是加大党在产业发展中覆盖力度。通过深化“村企共建”“社企共建”模式,推动春之龙、神州牡丹园等“两新”党组织企业和优势农业产业主动融入镇域经济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产业发展主阵地,持续提升拓展“7+N”服务功能,激发社区干部直播带货主动性,带领群众强村富民。引导社区党员干部深思考,走出去,引回来。持续推进产业链上党组织建设工作,推广产业链上联合党委先进工作经验,优化产业链党组织设置,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强化重大项目临时党组织作用发挥,党组织书记带头抓作风见成效,在项目一线营造领导敢想,党员敢上,队伍敢拼的干事创业氛围。
03治理夯基,健全资源聚、载体优基层体系
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做实重要抓手,洛龙区持续围绕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政策下沉,全方位用好平台为乡村振兴一线提供内生动力。一是用好网络载体。利用“互联网+智慧党建”融平台系统,在区委党校开设主会场,在各镇(街道)党校、社区远教站点分别开设152个分会场,实现区、镇(街道)、社区三级同步教学。实现全区约一万三千余名党员通过“互联网+智慧党建”融平台、河南卫视、大象新闻客户端等渠道,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收看学习。参考上级网络培训形式,拟计划开展党建夜八点云课堂直播授课教学。保证党员学习教育不掉线不断档,提升基层党组织干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助推基层乡村振兴发展高质量。二是用好政策载体。分层分级开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党组织书记培训,完成社区干部分类管理,初步开展提升计划。用好政策“工具箱”,采用学历提升、书记帮带、引导社区干部学习报考社工证书、招聘社会治理专业人才、加强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基层治理骨干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素质。制定全区基层党建十大工程,统筹细化完善各领域基层党建项目,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工作措施、时间节点要求,确保全面落实。用好“三单制”“书记领办党建项目”“逐社区观摩、整镇(街道)推进”、“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镇(街道)班子成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等有效抓手,确保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推进有力、过程有序、成果有效。三是用好组织载体。加强村级经济建设,在基层扎实开展“双培双带”行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持续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优秀乡贤、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挖掘“一社区一品牌”建设,厚植自身优势产业、优势资源,找准社区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着力点。扣紧品牌创建的工作要求,精确提炼主题、深入塑造内核,让品牌内涵既有亮点、又有深度,推动“一社区一品牌”落到实处,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