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组织工作

管好“千条线” 赋能“一针穿”

——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②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9日

  基层工作好比“拉车赶考”。马能否拉好车,既要看车的重量,也要看马的牵引力。减负是解决车的载重问题,赋能是提升马的拉动力,让马车行得稳、跑得远。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要用好改革创新的办法,坚持“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双向发力,既做简政“减法”,使基层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放开手脚干事创业;也做赋能“加法”,提升基层“一针穿”的能力,集聚担当作为的强劲动能。

  基层负担过重和资源力量不足,是“小马拉大车”问题的一体两面,两者互为因果。一段时期以来,基层面临责大权小、有心无力的困境,导致出现“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等治理乱象。减负重在减形式主义、减官僚主义、减层层加码;赋能重在解决权责不匹配的问题,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工作导向、重心下沉的政策导向、关爱基层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人员队伍、服务能力等建设,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把更多资源、服务、力量下沉到基层,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服务有人办,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切实把减负成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放权赋能不是搞“自由落体”,不能“一放了之”,还要确保基层接得住、用得好。人们常用“万金油”“金刚钻”“千斤顶”“灭火器”“出气筒”来形容基层干部的角色状态,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基层干部的期盼越来越高。面对多元的群众诉求和千头万绪的繁杂事务,基层干部要有担当作为之志,更要有担当作为之能。要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要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从基层工作和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促进学用结合、学用相长,真正让基层干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努力使基层干部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

  机制创新是减轻基层负担的根本之举。回应基层干部群众关切与期盼,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注重细化实化措施要求,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压缩工作模糊地带,建立清晰明确的制度规范,推动整治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创新和完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化“吹哨报到”机制,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促进治理资源在基层聚合,以群众诉求为哨声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更加注重科技赋能,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跟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步伐,推动基层治理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深度融合,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一次上报多部门使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关心关爱出活力,容错纠错促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满腔热情地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要理解基层工作的不易,关心基层干部冷暖,给基层干部更多理解、支持和帮助,遇到大事难事、复杂矛盾,上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担当,不要把责任推给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把基层干部推向前台,“好事”多让他们去做、“好人”多让他们去当,让群众更多更直接感受他们的工作成效,让他们在做群众工作时更有底气、更有号召力。树立重基层、重实干、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净化选人用人风气和环境,落实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打通基层干部成长发展通道,让基层干部有劲头更有奔头。把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统一起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慎之又慎的精准问责和细之又细的组织关爱相得益彰,为基层干部播洒阳光雨露,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激发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

  延伸阅读

  减掉应减之负 担起应担之责——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①

审核:杜国胜 编辑:程海军 朱俊伟